新华网成都5月24日电(李洁)四川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再出新成果。24日,四川省首架保税融资租赁飞机交付仪式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举行。一架崭新的空客A330-300宽体客机从天津飞抵成都,成为四川迎来的首架保税融资租赁飞机。
交付标志着四川自贸试验区内飞机租赁产业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对于四川发展航空经济来说意义重大。
四川首架保税融资租赁飞机交付
什么是飞机融资租赁?
据介绍,这架飞机引进方不是航空公司,而是租赁公司。四川能投金石租赁公司在成都双流综合保税区内设立的SPV公司(特殊目的机构/公司)作为出租人,购进1架空客A330-300型宽体客机,价值约7亿元人民币,四川航空采用保税融资租赁方式承租该架飞机,租期10年。
对于航空公司来说,发展业务、开拓航线需要飞机。飞机属于大资产,完全自购的方式对航空公司带来资金压力太大。因此,以“自购+融资租赁+经营租赁”组合拳的形式配置飞机,是航空公司普遍采用的。其中,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能够使航空公司在短期内快速增加运输能力且不会过度增加负债。租赁飞机开展运营也就成为国际通行发展的趋势。
一般来讲,全球领先的航空公司拥有的80%的飞机是采用租赁形式引进。以国产大飞机C919为例,截至2017年末共接到的785架飞机订单中,有636架由租赁公司承购。如果按60%租赁率计算,未来20年我国将有3612架飞机、金额逾5000亿美元的飞机租赁市场规模。
“姗姗来迟”的飞机融资租赁首单
2017年4月1日,四川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国务院在印发《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时明确提出,支持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开展飞机融资租赁。四川自贸试验区天府新区片区双流区块也是目前四川省唯一具备航空租赁产业发展基础条件的区域。
据成都海关负责人介绍,此前受基础设施等条件限制,飞机融资租赁业务一直无法在川落地。今年年初,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发展租赁产业、培育新动能新优势的要求,从政策上解决了飞机等大型融资租赁设备难以入区的问题。
在此之前,四川省首台保税租赁飞行模拟机交付于2018年10月12日在成都双流自贸试验区内的双流综合保税区完成,拉开了四川自贸试验区发展航空租赁产业的序幕。
成都海关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正式开展飞机保税租赁异地委托监管业务,企业在综保区所在地锦城海关办理报关手续,由成都双流机场海关实施实货监管,解决了飞机难以入区的难题;利用金关二期工程实现综保区至机场“区间”货物直接结转,节约流转时间和物流成本。由于保税租赁模式下进口环节税费可按照租金分期缴纳,进一步缓解了航空公司资金占用压力。
四川航空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
以首架保税融资租赁飞机“双流壹号”成功落地为契机,四川省航空租赁业发展将进入快车道。业内专家分析指出,以飞机租赁为代表的航空租赁产业,是航空金融的高端领域。航空租赁业务开展,将显著带动跨境融资、外汇套期保值、资产证券化、金融保理等配套金融业务的需求。
大力发展航空租赁业,除了带动航空产业链的发展外,还能加速提升地区金融产业规模。既有利于激发金融产业创新活力,促进地方金融对外开放,还能集聚高端金融人才,助力成都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可谓一举多得。
“随着四川航空产业的发展,‘政策优势+地缘优势’,会刺激更多飞机租赁公司将业务转移到四川,也会进一步促进四川的航空经济发展。”相关航空专家对此表示。
原文链接:http://www.sc.xinhuanet.com/content/2019-05/24/c_1124539148.htm